Page 28 - 经营和谐家庭实现幸福人生——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P. 28
经营和谐家庭 实现幸福人生
—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愤怒、眼泪、委屈和无助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表现,而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的
感觉,个体必定会有补偿的动作来争取优势地位,只是这个补偿不是为了解决问
题。Helen在母亲面前的无价值感,造成了她的自卑情结,她不敢直接面对内心
对母亲的冲突,以至于不能和母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她想证明母亲是如何
失职,如何错误对待她,证明自己是如何有价值的方式就是用尽全力培养自己的
女儿,女儿出现任何问题,受了任何挫折就好像自己的失败。
但是Helen的过度补偿,其结果也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她通过全身心地陪
伴女儿,使女儿有了非常幸福的童年,对女儿的身心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只
是因为她的动机是为了补偿自我,而且不惜牺牲了自己的职业,女儿的所有表现
和成就,都代表着她的牺牲是否有价值,她的“科学养育”方式是否有意义。所
以,当女儿的成绩变差时,她想要向母亲证明的东西,就崩塌了,她再也没有办
法维持自己内心的平静了。而在一旁先生的不作为,就好像是她那不作为的母
亲,在旁边笑话她的幼稚和失败,引发出了Helen那个愤怒、无助、委屈的内在
小孩—那个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我没有价值的悲伤无助的小孩。
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我们把TA藏在了内心深处。承接着我
们本真的感受和欲望,但是大多数人不敢直接面对TA,会用忽视或者掩盖的方
式来表达。但是,内在小孩却指挥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态度、语言、动
作、表情、习惯等无一不泄露着我们的内心的小孩。这个内在小孩其实就是我们
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的生活信念,而这个信念是小的时候在和父母和周
围的环境互动中形成,大约在四五岁左右稳定。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这种
生活信念叫做私人逻辑或者生命风格。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看到,同样面对的
都是孩子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这个事实,每一个父母的感受和想法都是不同
的,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生活信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童年时期家庭比较稳定,
安全感足够强大,成人后遇到问题,可以更容易地用理智层面去应对,如分析孩
子的不足,自己如何做可以更好地帮助他等,因为TA的内在小孩是在不断被滋
养和成长的,个人也可以做到不断发展和成熟起来。而Helen童年期一直渴求着
母爱,她的内在小孩的信念是“妈妈认为工作比我重要,我是不值得她爱的”。
因为她一直没有和母亲直面这个心理冲突,这个信念随着她长大成人会被扩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