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04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1. 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入化学药剂,如灌入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
机化合物形成沉淀,添加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等。
2. 渗滤墙技术
渗滤墙技术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
理。具体做法是在污染下游挖一条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然后在沟内填充
能与污染物反应的介质,上游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
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
3. 土壤改性法
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
有机粘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粘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 空气吹脱法
对于有机烃类等低沸点的污染物,可用空气吹脱,即将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
水体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会带出水中的污染物中,再用集气系统将气体进
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以使挥发性组分溢出,还可以使有
机物热解。理论上,只要整个受污染区域都被冲洗过,则其中所有的烃类等低沸
点污染物都会被去除。
5. 电动力学法
电动力学法是利用电渗析或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电荷离子发生
迁移运动,该法可以高效除去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是
堵塞现象,尤其是当地下水中重金属反应易生成沉淀时,从而堵塞含水层,影响
处理效果。
(三)生物修复法
1. 生物注射法
它主要是将加压后的空气注射到污染地下水的底部,空气会加速地下水和土
壤中有机物的挥发和降解。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延长停留时间促进生物降解,提
高修复效率。以前的生物修复利用封闭式地下水循环系统往往造成氧气量的供应
不足,而生物注射法提供了大量的空气以补充溶解氧,从而促进生物降解污染物。
欧洲各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技术,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