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39
第三章 器乐艺术
图 3-80 谱例
展开部:简洁而又充满了运动。只发展了第一主题,对位式的展开和不断的
转调等手法的运用,使音乐发展得很远,听起来更加动荡不定。
再现部:再现了第一主题之后,连接部做了较大的发展,第二主题回到了 g
小调上,由于加强了 g 小调的基本色彩,所以呈现出更多温柔的音色,情绪上多
了一些伤感和失望。
(三)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享有“乐圣”之称。1770 年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
城,祖父是当地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男高音歌手,虽然贝多芬从小就显
露出了音乐才华,但望子成龙心切的教育方法并没有给贝多芬的童年带来快乐,
相反,更多的是痛苦。8 岁即开始公开表演,11 岁代替他的老师在当地剧院的乐
队工作。1787 年(17 岁)首次赴维也纳拜见莫扎特,他的弹奏得到了莫扎特极
大的赞赏。莫扎特预言说:“注意这个年轻人,有一天,他将震动整个世界。”1789
年 5 月贝多芬在波恩大学听课,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积极支持法国大革命。此后,
贝多芬继续学习作曲、进行创作,并举办音乐会。1800 年(30 岁)确立了作曲
家的地位,但是听力却开始逐渐衰退,贝多芬坚强的毅力和他对音乐的热爱让他
克服了耳聋的折磨和失恋的打击,他振作精神,继续创作。1803 年 4 月又一次
举行作品音乐会,此后10余年间贝多芬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1819年(49
岁)他完全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是最严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屈服,仍然
坚持为艺术而奋斗。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感慨地说:“一个不幸的人,
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
世界!”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被称为波恩时期(1782—1792):作品中有莫扎特的影响。
第二时期被称为维也纳前期(1793—1808):显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作品
创作完全成熟。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