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40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第三时期被称为维也纳后期(1809—1826):音乐风格有明显转变。
                在贝多芬创作的几百首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中,以 9 部交响曲、32 首钢琴
            奏鸣曲、17 首弦乐四重奏、5 首钢琴协奏曲、1 首小提琴协奏曲、歌剧《菲岱里

            奥》《莱奥诺拉》第三序曲、《爱格蒙特》序曲、《科里奥兰》序曲及《庄严弥
            撒》最受人重视。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
            家,他的作品对西方近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面两首作品为例稍作展开
            分析。

                (1)《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于 1808 年完成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他一生与命运顽强
            抗争的精神,更体现了“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这里重点分析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
                第一主题:开头的动机是全曲的核心,它贯穿于整首交响曲,如图 3-81 所示。
            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辛德勒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图 3-81 谱例

                第二主题:由“命运”动机引申而出,圆号的号角之音后小提琴奏出明朗、
            抒情的旋律,好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图 3-82 所示。





                                           图 3-82 谱例

                展开部:果断而紧凑,极富戏剧性。表现与命运的激烈战斗。
                再现部:在转回主调时,全乐队用 ff 的力度演奏从而达到高潮。而后,一
            个忧伤的曲调打断了再现部,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尾声:基本的节奏动机展现出了新的爆发式的力量,似斗争的深入。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用双主题变奏写成,充满了贝多芬式的宁静与力量。
            似战斗后的沉思。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