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41
第三章 器乐艺术
第三乐章:谐谑曲。表现了决战之前两种力量的对比,预示胜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用宏大的奏鸣曲式写成。构思宏伟、声势壮阔,充满力量,全乐
队强奏出了胜利的音调。
(2)《d 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op.125(1824)
这部作品由于在第四乐章加入了合唱,而又被称为《合唱交响曲》。其中,
第一乐章表现血雨腥风般的艰苦斗争,思想深邃;第二乐章把动乱的现实世界与
和平生活的憧憬相对照,在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中体现了对欢乐的追求;第三乐章
沉浸在深思远虑之中,富有哲理性。前三个乐章像江河汇入大海一样通向了歌
唱欢乐和自由的第四乐章,这一乐章是全曲的高潮所在,急板、混合曲式。由器
乐和声乐两个较大的部分组成。告诉人们要战胜苦难、取得胜利,获得自由和
欢乐。
引子:铜管和木管乐器奏出一个狂风暴雨式的音乐形象,来势凶猛,如图 3-83
所示。
图 3-83 谱例
副题是低音弦乐器的宣叙调,之后依次出现前三个乐章的主题,而每次都被
宣叙调打断。《欢乐颂》的主题先由低音弦乐器奏出,接着是弦乐器,然后是管
乐,直到全乐队的奏响,音乐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一段暴风骤雨的急板之后,男中音深沉雄壮的歌声代替了低音弦乐器,
揭开欢乐颂的序幕:“啊,朋友,不要旧调重弹,让我们唱那些愉快的、欢乐的
歌吧。”
合唱声部的歌声高亢嘹亮,表现黑暗终将过去,曙光即将到来,自由和欢乐
来临人间。
尾声:声乐和器乐交相辉映、辉煌圣洁,气氛越来越热烈,推向了整部作品
的高潮。
《欢乐颂》一共有 5 段歌词,是贝多芬按照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稍作
改动而成的,歌词清晰地表明,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与人们在现世想要获得幸福
的满足之欲求并不矛盾,对“知心的朋友”和“温柔的妻子”之渴求都是人们的
正当欲望。这一表述追随了康德教人怎样配享幸福的哲学理念,如图 3-84 所示。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