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43

第三章 器乐艺术



             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等。
                 第二阶段:中期浪漫主义(1850—1890)——曲风优雅,具有民歌式的魅力,
             讲究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兰克、斯美塔那、勃拉姆斯、柴可

             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等。
                 第三阶段:晚期浪漫主义(1890—1910)——也叫“新浪漫主义”,这一阶
             段作曲家们的交响音乐作品里充满了欢快和激情。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尔加、威尔
             第、理查·施特劳斯等。

                 另外还有一些作曲家的活动是跨阶段的,比如李斯特、瓦格纳等。
                 浪漫乐派是欧洲音乐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 19 世纪中期兴起的
             民族乐派以及后来形成的现代乐派的创作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和杰出的音乐作品,择几例以探讨。
                 1.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邀舞》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主要从事歌剧创作,还写过不少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包

             括 8 部清唱剧、2 部 C 大调交响曲、3 部钢琴协奏曲、不少钢琴独奏曲以及木管
             乐器协奏曲等。韦伯的作品民族色彩浓郁,充满了爱国激情,作曲和配器技术精
             湛,富有浪漫主义气质。
                 作品《邀舞》原本是韦伯献给妻子的一首钢琴曲,创作于 1819 年,整首作

             品旋律通俗、形象鲜明,富于管弦乐的色彩效果。后来由柏辽兹将其改编为管弦
             乐曲,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一位年轻男子在舞会上结识了一位舞
             伴,便邀请她跳舞,一番有趣的邀请过程之后,姑娘终于答应了青年男子的邀请,
             陪他共下舞池。在热烈、欢快的舞蹈结束之后,男子把姑娘送回座位并行礼致谢。

             作品的结构由引子和四大段圆舞曲及尾声组成,D 大调,3/4 拍。
                 引子:问答式的旋律,大提琴代表男青年,木管组代表姑娘。先是大提琴用
             问话的语气奏出了男青年想邀请姑娘跳舞的意思,如图 3-85 所示。







                                            图 3-85 谱例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