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79

第二章 畜牧兽医管理创新及发展的思考



             化动物检疫程序,实现省、市、县和乡级间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发展基于 RFID
             天线系统感知技术的电子耳标,形成升级版的电子标签、读卡器、天线和应用
             系统。二是建立资源信息数据库,以养殖场(户)为原始单元,通过电脑或手机

             App“移动端口”等设备,按照属地管理将其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收集记录动
             物品种、类别、健康状况以及出栏等信息。三是对畜禽运输车辆进行备案和登记,
             通过 GPS 跟踪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查看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实现对运
             输车辆和动物的动态跟踪监管。四是加强对动物的落地监管与定点屠宰。对进入

             二次饲养环节的动物,及时更新记录,继续进行养殖监管;对进入屠宰环节的动
             物,做好宰前查验和登记,实现肉类产品养殖、屠宰、销售与质检全程追溯。五
             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立信息资源智能风险评估体系,实现对动物分布、发
             病情况、产品消费的宏观掌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六是应用地理信息系

             统。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畜种类别分布、畜牧生产、疫情预警进行掌控
             和评估,分析和挖掘各类数据的相关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网络舆情
             的研判能力。
                 4. 促进畜禽屠宰规范发展

                 屠宰企业主要承担畜禽的定点屠宰,把控畜产品检验和质量安全关口。一是
             加大对屠宰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统筹构建更加合理
             的产业结构,细化管理措施,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对肉品市场的监
             管,形成农业农村、市场监督、商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

             管力度,理顺肉食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私屠乱宰现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建
             立定点屠宰奖补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真正调动屠宰企业的积极性。
                 5. 强化兽医实验室协作机制
                 兽医实验室能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收集、分析和报告,为兽医管

             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近年来,县级兽医实验室基本都配备了主要仪器设备,能够
             满足疫病血清监测、抗体检测等工作需要,但应进一步做好设备校准与核查,严
             格按照实验室各项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等相
             关要求,健全各类实验记录和日志,完善各类档案记录与信息资源留存。

                 6.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兽医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互联网系统、应
             用软件的支撑,更需要一批研发型和管理型专业人才。针对基层人员专业知识欠



                                                                                  ·67·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