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精益成本控制研究
P. 106

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精益成本控制研究
             esearch on Lean Cost Control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Based on BIM


            称谓从预算员改成了造价员,但是造价员也仅仅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基础业务:
            计量计价工作,工作中依据政府颁发的定额去进行计价和费用核算,一般使用定
            额进行招标、投标过程的造价计算,往往对定额中的消耗量和单价直接套用,对

            定额标准价的形成过程也未多加以思索,所以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工程造价管理。
            而且在一线工作中,造价人员没有意识到合同在造价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施工合
            同规定了对工程价格的计算、审计、最终支付等重要工作的流程方法,造价人员
            应该根据合同对工程造价工作有着预判的“大局观”。

                第三,在全过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计量计价依据存在失真情况,更新的速度
            不够快,在估算、概算阶段没有足够数量的类似工程造价数据。传统造价模式的
            理想情况是:估算控制概算、施工图预算或者招投标价格不能超过已报批的概算,
            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要低于签订的合同金额。任何一个工程的造价都可以分解为

            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的三级项目的各种费用集合。工程造价是从
            最小的可准确计量计价的基本单元向上汇总,基本计价单元是实体部分或者单价
            措施组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其工程量与各自的清单综合单价相乘,加合汇总后计
            算出分部分项与单价措施工程费。其中,综合单价需要包含这条清单中使用的人

            工、材料、机械(各要素消耗量乘上各自的单价计算得出)以经管理费和利润。
            所以,计价过程中使用的定额消耗量是否准确、要素价格是否准确、综合取定的
            管理费和措施费的费率是否合适成为工程造价是否尽可能接近实际造价的关键因
            素。故无论是概算定额还是估算指标一定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数据,来源于施工

            定额的数据、现场实际的施工成本管理的数据。工程造价的依据由小到大:从施
            工定额到概算指标到估算指标应当有个数据反馈的过程,但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发包人与承包人是一个价格博弈的关系,所有施工单位报给建设单位的数据,
            包括定额站在编制定额时收集到的数据都存在严重的失真,施工现场的数据与形

            成定额的基础数据之间存在壁垒,主要表现为施工数据无法准确、完全、真实的
            传递,而招标控制价在编制过程中只考虑了定额站发布的定额标准或者当地的造
            价信息,这个编制方式与过程弱化了真实成本的表达。
                第四,造价人员的工作模式大多是应用造价软件加上政府定额的数据来进行

            计量计价,这个工作方式会使工程造价工作有以下两个严重问题:一是造价人员
            往往按本子计量计价,机械性重复工作,对出具的结果并不加以思考;二是会造
            成造价基本数据的失真,如果定额的数据不真实,不是来自现场的真实数据,计



            -94-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