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51

第四章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地环境的动植物品种,而且不能引入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品种,还要注

             意各类要素不能超过当地的环境容纳量,避免过度开发。
                 整体性原理。该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构成的复合
             系统,三者相互影响,但又整体统一。也就是说,只有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
             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互利共生,才能构成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如蚕桑生产中既

             要考虑养多少蚕,也要考虑种多少桑树,预计的收入,用多少工人等因素。休闲
             农业园区既要进行农业生产,也要进行旅游开发,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整体性原
             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将农业、旅游与生

             态作为互相影响的整体考虑,在园区内构成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原理的基本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以及生态系统整体的效益大于各部分的效益。例如,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
             充分发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作用,达到了投入最

             低、产出最高的经济效果,而且合理配置了各个营养级生物的比例关系,维持了
             人、桑、蚕、鱼之间的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是休闲农业园区的主要功
             能,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合理搭配各个产业间的比

             例关系,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效果。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休闲农业园区不同于一般农园,它既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有旅游休憩功能,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借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在进行园区规划设
             计时,既要保留和修饰自然景观要素,也要适当规划生产、人文、生活景观要素,
             使其满足开展经营活动的需要。

                 景观规划理论。景观规划是一个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活动,是设计师
             基于对场地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认识,为了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较大
             尺度上对景观的把握,目的是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常见的景观规划
             有环境规划、土地规划、场地规划等。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的选址、功能分区、

             景观规划等过程时,要充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园区内各类景观资源的可
             持续发展。
                 园林美学理论。该理论是美学理论在园林艺术上的应用,目的是研究园林艺

             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园林的美是自然的美,也是生活的美,更是艺术的美,
             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统一。休闲农业园区中将园林美学的理论与农业景观结


                                                                                    141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