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97
第五章 农业园区的管理
5.机械插秧
利用机械开展穴播或条播工作,插秧时应用机插秧技术,对行距、株距科学
控制,促使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通常情况下,每公顷杂交稻和常规稻的
基本苗数控制在 75~120 万株左右。
6.肥水管理
为增强水稻植株的长势,降低各类病虫害发生概率,将健身栽培法运用于水
稻肥水管理过程中。首先,科学施肥。充分贯彻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对有
机肥、缓释肥的施用量适当增大,依据土壤检测结果施用复合肥。水稻生长过程
中,对氮肥施入量严格控制,避免水稻植株出现贪青徒长等问题。对磷肥、钾肥
等适量增施,促使水稻植株抗逆性得到增强。要充足施用基肥,一般占 50% 的
总用肥量。按照总用肥量的 30%~40% 标准对分蘖肥进行追施,通常于活棵后首
次追施,经过半个月左右再次追施,这样水稻植株前期生长需求可充分满足。依
据总用肥量 10%~20% 的标准追施穗肥,合并施用促花肥与保花肥。通过科学施
肥,促使水稻稳产增产目标得到实现;其次,科学灌水。结合水稻生育期的实际
需求,对灌水量进行控制,可对间歇性脱水时间进行增加,以便促使水稻根系生
长环境得到改善。幼苗期内,土壤保持浅水状态,避免幼苗受到高温危害。分蘖
期内,贯彻浅水勤灌原则,加快植株分蘖速度。之后,进行数次轻搁田,对无效
分蘖有效控制。孕穗期内,白天温度较高,需及时灌水。晚上则需排出田间水分,
改善土壤透气性能。扬花期内,可将浅水层保持下去。灌浆期内,坚持干湿交替
原则,灌水后进行 2~3d 落干。收获前一周左右,禁止开展灌水工作。
7.灭茬还田
收获环节内,要利用机械对水稻秸秆进行粉碎灭茬还田处理,这样稻桩内的
大部分螟虫可以被有效杀灭,促使田间螟虫越冬虫量减少。
(二)理化诱控
1.粘虫板
部分秧田容易出现稻飞虱、稻蓟马等害虫,可将害虫的趋色性特点利用起来,
在田间设置适当数量的粘虫板,促使害虫成虫得到高效诱杀。通常情况下,每公
顷设置 120 块左右即可。
2.杀虫灯
针对二化螟、稻飞虱等常见虫害问题,可将频振式杀虫灯安装于田间,利用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