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243
第五章 农业园区的管理
而获得稳定的新品种。
杂交可以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近缘杂交一般是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的同
种、同属或同科物种之间,通过自然或人为授粉的方式,经过选择和培育,形成
下一代,从而产生新品种。近缘杂交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他不会产生新基
因,而是不同的父本和母本配子中基因型的组合,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
因结合于一体并产生优于亲本类型的优良性状。
远缘杂交指分类学上物种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之间交配,包括不同种间、属
间植物,甚至更高分类阶元物种之间的杂交,如亚族间杂交、族间杂交等,是实
现基因远缘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远缘杂交,利用野生种潜在的抗病基因、
营养高效基因、适应性和丰产性基因,可以获得新种质资源,进一步拓宽栽培品
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其生产潜力,培育出多抗、营养高效和稳产型的植物新品种。
目前,杂交已被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以及花卉等各种植物育种领
域,并且取得理想的结果。自然发生和人工获得的杂交种有很多例子,如东北的
苹果梨,是秋子梨和沙梨的天然杂交,具有品质好、丰产和抗寒的特点;福建
的萘果,形似桃,但果面不披绒毛,肉质似李,品质优良,是李与桃的种间自然
杂交。种间杂交还有普通小麦 × 硬粒小麦、陆地棉 × 海岛棉等,属间杂交有玉
米 × 高粱、普通小麦 × 山羊草等。现在中国已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培育出玉米稻、
玉米麦,具有更强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填补了中国空白。
可见,通过自然发生或人工手段进行的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
物种之间的杂交,可以把不同种、属的特征以及特性结合起来,打破种、属之间
的杂交障碍以扩大遗传变异的范围,从而创造出新颖的变异类群或新的物种。在
具体的杂交育种工作中,最大缺陷是杂交后代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个育
种单位一般常年有几百个组合,多个世代相加有几千个株系,占地面积较大,后
期的选择工作量巨大,育种人员十分辛苦,并且收效缓慢,有的甚至十多年也难
以选育出一个好的品种。
因此,人们就希望可以借助生物技术等新的育种手段,有选择地定向创造新
物种和栽培类型,丰富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以满足
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自从 1986 年国家“863 计划”启动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在
中国迅速发展,一大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包括高产、抗逆、优质等重要农艺性状
的功能基因已被克隆,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育种体系中。应该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