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89
第八章 辐射污染环境监测
应具有能量响应好、响应时间快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仪器,不少机构也
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国内主流的辐射环境监测仪器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脉
冲场测量功能的剂量率仪,如 AT1123 型;二是具有测量稳定场功能的剂量率仪,
如 FH40G+FHZ672E-10 型、6150AD-6/H+6150AD-b/H 型等。
在选择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响应时间应小于 DR 的曝光时间。针对本
次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综合考虑设备性能参数,本次研究选择 AT1123 型 X-γ
辐射剂量率仪最为合适,可不进行时间修正,且其能量响应范围最低起点可达
*
15keV,适合测量 DR 产生的低能 X 射线,测量结果均为周围剂量当量率 H(10),
单位为 nSv/h。
(三)监测流程
在开展 DR 机房的辐射环境监测之前,监测人员根据监测对象、内容、复
杂程度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监测方案,以便于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监测过
程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以某一 DR 机房的现场监测方案的制定为例进行
说明。
1. 监测前
(1)查看项目建设的相关资料,包括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文件、辐射安全
许可证文件等,确认环保手续齐全;(2)收集监测对象的各类参数信息,包括
最高管电压、最大输出电流、常见工况等;(3)然后根据监测对象选择适当的
监测仪器、监测频次、质量保证措施,最后编制监测方案。
2. 监测时
(1)详细记录监测时环境条件(天气、温度、湿度等)、机房所在位置、
机房四周与上下相邻房间用途;(2)记录机房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各类防护用具、
警告标志、工作指示灯、警戒线、辐射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辐射工作人员管
理等;(3)根据监测方案的内容、频次、点位等布设要求,在 DR 机房及周围
合理布点。
3. 监测后
(1)依据检定证书选择合适的校准因子、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校准;(2)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3)编制场所辐射环境监测报告;(4)原始记录、
图像、文件等资料存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