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管理
P. 133
第四章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定参数,在建筑高度高于 100m 时,需要设计分级火灾管理制度。结合空间使用
的用途和空间大小,科学设计适用于探测器探测范围的温度和烟雾参数,以便于
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收到准确的警报,及时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选择探
测器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建筑物的构造特征、建筑物使用的建材类别、探
测器自身的使用空间,综合衡量后进行选取安置。
(二)完善建筑消防监督路径
1. 消防设施的自动化监管系统
预防为主是消防作业的原则,自动化消防设施监管系统的安装可以有效预防
火灾的发生,达到防火的目的。该系统可根据实地信息选取移动终端,建立适用
的火情报警系统,远程遥控操作收集火灾信号、监控设备、发现警情,实时解决
火警。
2. 构建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动态化管理消防设备,收集火灾发生地信息,因
此更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建筑物区域。在实际作业中,应该依据空间动态
的具体变化,科学合理地制订防火预案,布控消防设施。合理运用预测模型,动
态化管理火灾风险点。定量抽检建筑内消防设备,通过采集分析建筑空间信息,
完善数据库建立,解决数据不足造成的消防设备安置缺口,以及因空间指标量匹
配造成的难题。建立高效适用的消防信息系统是进行建筑物防火监督的前提,其
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以及消防作业进展情况,对防火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例如,
实时采集解析建筑火灾管理实况、消防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及时调整系统设计,
便于后续作业的顺利推进。
3. 控制火灾隐患源头
兼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建筑物施工设计图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火灾隐
患。因此,需要对施工图进行多次考量,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在前期规划阶段,
设计单位必须参考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制度准则,全面考虑后设计施工图,科学有
效地预防火灾隐患。例如,规划疏散通道和相关消防设备。在验收建筑物的过程
中,还需要审查和验证设计图和施工效果的一致性,查验有无火灾隐患,及时发
现、纠正问题,提前预防,有效减少建筑设计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
4. 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可完善建筑防火监管环节中设备的维护与检测工作。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