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99
第三章 大气监测研究
涡流是在气流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切变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当有物体阻挡气流
的运动时,就会产生气体旋转现象,形成涡流,而伴随着涡流现场的形成,气体
污染物在空气中会出现不均匀分布,可以说,涡流现象是造成气体污染物在空气
中不均匀分布的重要原因。
(二)参照点的布设技术
参照点的布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静风条件下,将排放源作为圆心,
以直径 2~50m 划圆弧,与排放源成 120°夹度的扇形范围内设置,同时注意下风
向的形成,注意由于静风条件下污染源无规则运动对参照点造成的污染;另一种
是当监测现场风力大于 1m/s 时,一般来说只有下风向受污染物影响下,参照点
应设在其下风向未受污染物影响处,在此种情况下设点时注意涡流区对上风向带
来的污染。
(三)监控点的布设技术
监控点的布设在技术上主要分为静风条件和有风条件下。下面主要分为静风
和小风条件下的布设技术和在有风的条件下的点位布设这两个方面讨论。
1. 静风和小风条件下的布设技术
在静风条件下,风速小于 0.5m/s 时,风向相对混乱。污染物从生产装置排
出后向上或四周扩散,最终由于重力的作用缓缓降落,并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也
无方向性。在静风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染物分布比较均匀,呈现高斯分布。
在小风条件下,0.5m/s ≤ μ ≤ 1.5m/s 时,顺风时,此时不能忽略风力,必
须考虑污染物在三个方向的湍流扩散,在单方面的扩散可以认为生产装置为点源
的形式排放,可以认为是瞬时的高斯分布来衡量污染源排放最高浓度的距离。
2. 在有风的条件下的点位布设
我们知道由于风力的影响,把无组织的污染源废气带到空中,再由于大气的
扩散作用,污染物在空气中自净,因此我认为此时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分布应为三
层,由高到低,设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的大气污染源扩散最快,因为上层的
气流速度最快,扩散能力最强,自净能力最强,此时对地面的污染相对最弱,中
层次之,较上层扩散速度较慢,自净能力较弱。最大污染也就是最下层,处在最
下层大气,自净能力最弱,根据自力重量的沉降,也就是它对地面的污染最严重,
当下层的污染物降落到什么地方时,此时也就可能是浓度最高点,我们可以把这
种扩散模式称之为风流扩散。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