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生态建筑学下高层建筑设计研究
P. 66

生态建筑学下高层建筑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under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本、材料用量等。同时,基于节能角度和绿色建筑角度分析,重视节约资源。除
            此之外,工期也与建筑价值联系紧密,工期越短则价值性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
            工期较短时,资金便能较快回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

                4. 施工水平
                施工中新技术与新机械的运用,使高层建筑实现了大跨度结构形式,并且桩
            基施工、深基坑支护、混凝土浇筑等技术获得了不断改善,大模板、组合模板、
            滑升模板等多种工艺不断成熟,这是先进结构形式运用的基础。同时,需关注施

            工结构处于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实际受力情况存在的差异,认识到不同阶段进
            行结构类型选择的差异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类型选择
                1. 基于功能结构选择

                结构功能在确定之后,便可以将功能要求作为依据展开结构选型。就高层建
            筑来讲,进行选型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框
            筒结构等多个方面,用材方面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组合结构多种形式。
            如果结构类型选择不够恰当,即使计算结构时比较精确,结构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与耐久性仍然会存在问题,结构类型选择正确能够促进结构全寿命不断优化。高
            层建筑处于非地震区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主要为风荷载,因此高层建筑为非地
            震区时,尽量保证建筑主体抗风作用较好,也可以选择风压体型系数相对较小的
            体型。一般情况下,建筑体型为流线型和由下向上变小的截锥体型在系数上比较

            小,抗风效果比较好。
                2. 基于荷载情况选择
                结构进行平面布置过程中,最好保证结构平面在形状和刚度方面分布时呈现
            出均匀堆成状态,尽量减少风荷载发生的作用,减少效应、内力对变形产生的影

            响,并对结构高宽比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失稳或者是倾覆问题。对于地震区来讲,
            高层建筑进行结构类型选择过程中,属于抗震设计范畴,需建立在总结震害发生
            实际规律的基础上,也需考虑工程经验,将宏观概念作为主要指导,保证高层建
            筑设计中整体方案的正确性,体现出结构体系合理性。同时,应选择风压实际体

            形系数相对较小的形状,对高宽比进行控制,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底层建筑的
            水平结构体系与竖向结构进行体系设计时原理基本相同。在高度逐渐增加过程中,
            竖向结构成为设计时的控制因素,荷载较大时需对应使用墙、柱、井筒,并且侧


            _ 58 _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