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信息的脉络
P. 167
·第三部分·
极度复杂的人类大脑,其历史的、后天的和冗余的特性依赖于身体和环境输入,
最重要的是,还依赖于行动。第一,在神经元群选择理论的最初形式中,曾指出
感知分类本身依赖于所谓的全局映射。这是由感官和运动输入和输出共同组成的
复杂结构。这个理论认为感官和运动系统对发展感知分类都是必需的。第二,对
大脑发展和功能很关键的折返概念不仅强调行动,还依赖于大脑区域的交互。对
于一个选择性的大脑,记忆、想象和思维本身,都依赖于大脑通过折返“同自己
说话”。第三,借助神经达尔文主义的原则,我们也许可以消除围绕着意识的神秘,
从而增强自然化认识论。丘脑皮质系统中折返连接的出现,使得处理价值的前记
忆系统和较后的针对感知的皮质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意识在脊椎动物进化进程得
以出现。结果是组成动态核心的折返回路中的大规模整合导致辨识能力的极大增
强。由这些神经元交互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感质就是这种辨识。具备了这种动态辨
识大脑结构的动物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收集食物、交配和防御的适应性响
应和计划方面。第四,作为选择性系统,大脑的运作显然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
于模式识别。这种方法不像逻辑和数学那样是精确的。相反,在有必要时,为了
扩大覆盖面,得牺牲一些专业性和精度。例如,早期人类思想借助隐喻进行处理,
甚至后来获得了像逻辑和数学思维这样的精确手段后,隐喻仍然是成年人想象力
和创造力的主要来源。将不同对象联系到一起的隐喻思维能力来自折返冗余系统
的联想特性。隐喻具有极为丰富的暗指能力,但是不像明喻等修辞手法那样明确,
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然而,它们仍然是思维的有力起点,只是必须通过
逻辑等手段提炼。它们的特性与选择性大脑对模式形成的运作明显一致。不仅每
个大脑是独一无二的,来自环境的感官输入和动物的动作输出在各个时候都会不
一样。这使得大脑和心智不可能有严格的机器模型。记忆要具有动态、再组织的
系统特性,不是对场景中所有变量的固定存储,就好像在不同的时间进入熟悉的
房间。
埃德尔曼认为,存在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模式识别和逻辑。考虑到所面
对的新奇事物的广泛多样,首要的模式就是模式识别。这主要表现在格式塔响应、
词汇排序和各种分类行为中。它非常强大,但是因为需要广度,它损失了一些特
异性。在一些情形中,可以用逻辑来消除模糊性。显然,借助受控的科学观察可
以有效提高特异性和一般性。这个从广度到特异性的变化,可以被认为反映了基
于脑的认识论和传统认识论之间的生成关系。
意识存储的挑战
又是马斯克,他说:“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性格、
•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