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信息的脉络
P. 210

·信息的脉络·
                                             第七节  量子计算

                     尝试弄懂每件事情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事情的每种情况。
                                                                          ——托马斯·赫胥黎


                     量子计算的故事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时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理论物理
                 学家保罗·贝尼奥夫提出了一个图灵机的量子力学模型,之后不久,理查德·费
                 曼在 1982 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了一场题为《用计算机模拟物理学》

                 的演讲中提出了量子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费曼对物理以及相关技术的远见卓识无
                 与伦比。费曼指出,“当普通计算机被用来给分子等量子力学对象建模时,他们
                 很难拿出充足的计算资源来追踪每件事,费曼猜测一台量子计算机可以完成这项
                 任务,因为它可以模拟量子世界的事物。”在演讲中,费曼谈到了使用计算机做
                 物理学模拟的问题:我对那些完全经典理论所做的分析感到不悦,因为自然并不“经

                 典”,如果你想模拟自然,那么你最好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去做,哎呀,这真是
                 一个好问题,因为它看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费曼提议制造遵从量子力学规律的计算机:

                     你能使用新型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做量子力学模拟吗?它不是图灵机,而
                 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器。
                     自此以后,研究量子力学对计算机发展的制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并逐渐发现了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的状态叠加和纠缠现象来进行计算。我们知道,

                 图灵机的基本原理是传统计算机运行的基础。而费曼提出的根据量子力学规律运
                 行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做传统计算机无法做的运算。费曼特别提到,使用量
                 子系统模拟来计算量子波函数和量子概率。1985 年,牛津大学物理学家戴维·多
                 伊奇(David Deutsch)进一步发展了量子计算理论,他指出,量子力学的叠加态

                 可以用来实现并行计算,在一台计算机中同时处理多组输入数据,并提议不要再
                 去追求摩尔定律的极限利用元件本身所服从的物理法则,就能更进一步。据此规
                 则能把信息书写在原子和亚原子等微观物理系统的量子态中,然后就可以运用量
                 子力学的标准定律来操控这些信息了。1985 年,多伊奇证明,做某些计算时量子

                 计算机的确可以比传统计算机快。但直到 1994 年,人们才真正对量子计算机感兴
                 趣,那时贝尔实验室的彼得·肖尔(Peter Shor)提出了一种量子算法(quantum
                 algorithm),使用量子算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比运行在传统计算机上的最好算法
                 还要快。而且算法的速度比经典算法有指数级的改进。这一发现重新唤起了人们

                 对量子计算机的兴趣,部分原因是,大数分解在密码学上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网络交易所需要的大众密码系统的安全,正是建立在大数分解的难计算性上。然


                                                  • 194 •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