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48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环节。采编流程涉及的部门、工种比较多,对每一步骤都加以观察不太现实。找
到并把握住采编管理流程的关节点,如选题决策、稿件的选择和修改、编排刊发
等,以及安排好操持一些关节点的人员是这一环节的重点。
第二阶段,制定测量稿件、版面、节目的标准和方法。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
制定的标准能够使每个人理解和接受,测量的方法也尽可能科学合理、可操作。
测量业绩的标准和方法还要兼顾新闻产品的不同、职务职称的不同等,这样才能
不失公平。另外,对于考核的标准要动态地去看待,标准也要随着实施过程不断
调适、磨合。
第三阶段,测量稿件、版面、节目的实际效果。测量业绩不是控制采编流程
的目的,测量业绩的目的在于发现实际工作情况与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
根据偏差信息来评价实际工作的优劣,进而促进将来的业绩。对于策划性报道而
言,如何测量、由谁来测量尤其重要。一些媒体尝试采用不同级别、不同周期的
测量方式,使稿件的质量控制易于量化和操作。
第四阶段,比较实际效果与标准。媒体组织把取得的报道效果与此前设立的
标准进行比较,考查稿件、版面、栏目等的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达到预
期标准的程度。通过比较报道的实际效果和预期标准,发现问题及问题的严重程
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改善的行为。
第五阶段,采取改善措施。对于管理者而言,当业绩与目标发生偏差时,可
以重新制定战略或修正目标来矫正偏差,也可以运用组织功能来进行改善。只有
当报道的实际传播效果与设定的传播目标之间的偏差较大,严重影响到了媒体的
整体效果时,才可以考虑采取措施。
(二)对报道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整个报道过程中,策划方案的设计与各种新闻资源的配置是相互依存、相
辅相成的。首先,在人力资源的配备上要考虑到选题的专业性、重要程度和操作
的难易程度。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选题,所配备的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
识和报道经验。对于重要和有深度的报道,采编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
理论水平。其次,在设备的配置上,要考虑报道客体的具体环境和条件。设备不
仅要保证质量、小巧轻便,还要考虑在设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是否功能互补、
便于维修,能够应付多种场合。再次,保证前后方信息沟通的顺畅。担负信息采
集任务的记者处尹流动状态,负责加工整合信息的编辑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只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