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33

第二章 工程分析



                 3. 水资源因子使用分析
                 包括对生产、生活等用户的设计用水定额、工艺消耗量、产品带走量、损失
             量及排水量的平衡分析。

                 (五)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分析
                 加强生产技术路线的全分析,如生产工艺和环境工程设计技术起点、推荐工
             艺方案的可靠及成熟性、主要生产设备的制造水平、生产设备的性能等。生产技
             术装备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标准应以当前同类型项目最先进设施来比较,即瞄准最

             新高科技产品。
                 (六)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分析应贯穿于项目在资源因子、能源因子的使用、加工转化、回收
             利用的全过程中进行。建立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评价。提

             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和途径,废物在生产过程中减量化的有效方案。并将“末
             端治理”转向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分析,这也是对项目从立项到实施过程中在原材
             料选用、工艺设计、技术选择、能源消耗方面的清洁生产审计,提出相应的清洁
             生产措施。

                 (七)生产过程污染因素和因子分析
                 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生装置、污染环节、排污部位、各类有害及无害的废
             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能量等污染因素进行分析,侧重各污染因素的发生
             和持续时间、污染水平、污染危害、污染控制方式、污染控制水平、污染控制效

             果、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运行成本方面的分析;对生产过程的有组织、无组
             织、散发和突发性事故状况排放的各类污染因子做出定量计算。各污染物排放数
             据应给出小时、日均和年均排放量为单位的计算结果,如生产装置有周期性变化,
             也可以月、季时间来计算。为了提高污染源排放数据的可靠性,最好给出理论计

             算和实际类比结果两套数据,并对数据的保证率进行必要的分析。
                 (八)污染因素的工艺控制及尾部治理分析
                 在现代企业的污染防治方面十分重视在生产工艺中的控制和对污染物质的消
             纳,工程分析中应结合工艺中污染因素分析的内容提出改进工艺设计的具体方案

             和措施的建议,及时提供给项目设计单位,以便修正工艺方案,提高污染控制水
             平。对那些确实需要在尾部处理的污染物,应延长生产工艺链,将尾部处理工艺
             也一同纳入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分析。



                                                                                  ·19·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