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72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第一座歌剧院在威尼斯创建。意大利在西洋歌剧史上长时间成为欧洲歌剧的中心。
意大利歌剧大师蒙特威尔弟(1567—1643)和 A·斯卡拉蒂(1659—1725)的创
作占有重要地位。蒙特威尔弟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并使歌剧音乐形式定型化的
作曲家;A·斯卡拉蒂则集中发展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作用,创立了咏叹调 A—
B—A 结构的完美形式,固定了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形式,高度发
展了被后世称为“美声”的独唱技术。
意大利歌剧最先在法国得到改造,并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法国歌
剧的代表人物吕利为法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
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他很重视管弦乐队的作用,
重视剧词以及舞台效果。
之后的格鲁克(德)、莫扎特(奥)、瓦格纳(德)等人对歌剧进行了各种
改革,西洋歌剧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产生了许多优秀
的作品。如:蒙特威尔弟首次采用历史题材而不是神话题材创作了《波佩阿的加
冕》;格鲁克创作了表现形式简单、内容真挚而直率的《阿尔切斯特》;帕戈莱
西创作了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女仆作夫人》;莫扎特创作了《唐·璜》
《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等几部杰出的喜歌剧,其中《魔笛》将哑剧与共济
会的象征主义熔于一炉,技术上登峰造极;贝多芬选用革命题材创作了“拯救歌
剧”《菲岱里奥》;韦伯则在《自由射手》中将超自然因素与淳朴的乡村气息结
合在一起;罗西尼在大歌剧《威廉·退尔》中表达出反抗暴政的思想;迈耶贝尔
的大歌剧《胡格诺教徒》大规模地炫示壮观场景,生动地描绘了 16 世纪新旧基
督教派之间的冲突;柏辽兹创作的《特洛伊人》完全按照个性处理,但又不失史
诗的庄严气氛;瓦格纳既熟悉大歌剧的传统,又深谙浪漫主义的德国歌剧,《黎
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是他的代表作,在《尼伯龙根
的指环》中还体现出各种艺术的结合;威尔第对戏剧效果有着特殊的天赋,他的
乐队技巧炉火纯青且有创新,代表作有《阿依达》《奥瑟罗》《法尔斯塔夫》;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鲍里斯·戈杜诺夫》是民族主义时期最有创新、最典型的俄
罗斯风格作品;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盛行不衰;德彪西用印象派技巧
给梅特林克的怪诞戏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披上一层纤细透明的音乐外衣;
马斯卡尼创作的《乡村骑士》是意大利真实主义运动的产物;普契尼在《蝴蝶夫
人》《图兰朵》中巧妙地设计出东方气氛,别有一番色彩,让人耳目一新,至今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