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86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第三节 曲艺音乐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

            期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调查统计,仍活跃在我国民间的曲艺品种有 400 个左右,根据艺术特点、
            音乐曲调、语言特色、起源地点、流行地区等方面的不同,可划分为许多不同曲
            种,例如扬州评话、山东琴书、相声、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四川清

            音、好来宝、赞哈、大本曲等。曲艺的总体艺术特征如下:
                以“说、唱”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说”的有相声、评书、评话等;“唱”
            的有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
            大鼓等鼓曲;似说似唱 ( 也叫韵诵体 ) 的有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

            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有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
            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形式有二人转、十不闲
            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花鼓等。
                曲艺唱腔的叙述性与抒情性结合紧密,往往是寓抒情于叙事之中。

                演员不装扮成角色而是模仿多种人物,即以“一人多角”的方式进行表演。
                曲艺表演简便易行,内容短小精悍,与观众沟通紧密,通常能自编、自导、
            自演。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乐器,或者一个人带一块醒木或一把扇子(评书艺
            人所用)或一副竹板儿(快板书艺人所用),甚至什么也不带(如相声艺人),

            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划地为台随处表演,而且在表演中间细致觉察观众的反
            应,根据对观众接受状况的判断随时进行调整调度,做出统筹安排。
                以京韵大鼓为例来感受一下曲艺音乐的魅力。京韵大鼓广为人知,它是由河
            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起初,因带有

            河间的土音——“怯味”而被贬称为“怯大鼓”。后来由刘宝全改为京音演唱,
            并吸收了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了新腔,以短篇曲目代替了长
            篇大书,始称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风格特点是:常使用大幅度的音程跳进,旋律起伏跌宕、刚劲挺

            拔、高亢明亮、飘逸潇洒。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
            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京韵大鼓唱
            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主要板式有慢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