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89

第四章 综合艺术中的音乐



             目《游园》的唱段就先后采用了“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
             姐姐”“隔尾”一套南昆曲牌,抒发了少女对良辰美景、断井颓垣的由衷
             感慨。

                 板腔体音乐,在一对上下句结构的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板式变化,包括节
             拍、节奏、速度、旋律和句法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中“打虎上山”的开始部分“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是二黄导板,来自二
             黄原板的变化处理。紧拉慢唱的形式将杨子荣潇洒、豪迈的英雄形象表现得十分

             鲜明。
                 戏曲器乐分为“文场”与“武场”两种类型。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
             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
             板、锣、铙钹等组成。“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

             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
             舞蹈、开打以及场次的转换、舞台情绪的渲染等。
                 以京剧为例来感受和体会戏曲音乐之美。京剧也称“皮黄”,是以皮黄腔为
             主的全国性戏曲剧种之一,有近二百年的历史。1840 年前后形成于北京,20 世

             纪三四十年代时盛行,时有“国剧”之称,其剧目丰富、流派纷呈、表演艺术家
             辈出、剧团多、观众多、流传广、影响深,是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被誉为中国
             的“国粹”。京剧于 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的唱腔分为西皮(源自陕西秦腔)和二黄(源自湖北汉调)两类,是板
             腔体中发展得比较完整的戏曲腔调。以原板为基础,通过曲调变化、速度变化、
             节奏和拍子变化等手段演化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比如:导板、回龙、慢板、原
             板、散板等。二黄腔苍凉深沉,擅长抒发悲痛激愤之情;西皮腔刚劲明快,擅长

             表现灵活、欢快之情。除西皮、二黄外,京剧还常用其他一些腔调,比如:南梆
             子、昆腔、四平调、离拨子、吹腔以及许多民间小调等。
                 根据行当的不同,京剧唱腔又可分为生腔和旦腔两类,乐队分文场和武场两
             种。文场的主要乐器包括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以及笛子、笙、三弦、

             唢呐等;武场的主要乐器包括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有时还用堂鼓、水钹、
             碰铃等,常为一些程式化的表演和武打场面伴奏。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一些剧作家、戏剧音乐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对京剧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