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226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提高隔离检疫技术应用的效果。
                3. 应用实验室检查的技术
                首先是病理学观察,执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了解动物是否存在临床不良症

            状。由于基本的方法受到一些因素影响,特别是患病动物可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所以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技术充分研究。现阶段病理学检查技术包含病理解剖学类
            型以及组织学检查类型。动物尸体检验中,工作者要检查解剖样本,研究存在恶
            性传染病的可能性。如果体现出特殊传染病,对应的解剖工作应即刻停止。接下

            来观察和记录采集样本的皮肤以及毛发等体表信息。对于组织学检查类型,和其
            他类型的检查工作进行比较,组织学检查可以更多地保障准确性,尤其是观察肿
            瘤病变以及脑组织病变,在此阶段及时运用石蜡切片以及苏木素染色法,促进组
            织学检查技术的合理运用。

                其次是开展病原学检查与寄生虫病源检查,前者技术的运用,可以直接分离
            细菌以及病毒,判断对应的样品是否为菌株以及毒株,病原学检查对应的烦琐性
            是比较明显的,需要相关人员运用其他高性能的技术,引进细菌病源检查的思路,
            分离培养与独立检验都是检查的关键环节,促进病原学检查技术的应用,取得良

            好效果。运用寄生虫病源检查技术,在动物的实际生长中,体内会存有一些寄生
            虫,对动物自身的诸多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动物机体不能及时吸收营养,或
            者造成动物死亡。所以要通过虫体检查以及虫卵检查的模式,合理开展寄生虫病
            源检查项目。

                最后要应用 PCR 检疫技术,一些病毒是微小的,或者潜藏着残缺性,不能
            通过传统人工模式进行有效培养,所以要用 PCR 技术处理相关问题,更好地给
            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条件。除此之外,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要想促进动物检
            疫工作有序进展,应该更多地研发动物检疫技术,定期检验机械设备的性能,及

            时发现动物检疫设备存在的问题,拓展动物检疫工作的规模,提高动物检疫整体
            成效。

                二、动物检测样品采集和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采集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鞋套、防护服、口罩等)后
            再进行样品采集,应避免防护用品破损。样品采集操作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生物



            ·214·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