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管理
P. 165

第五章 建筑施工现场开挖作业安全技术与管理



             施工最后环节,压桩时需要在正侧面设置吊线锤,让桩身可垂直向下压,将偏离
             角度控制在 0.5°之内。完成压桩后,需要接头焊接处理,将桩顶超标位置截除。
                 8. 路床施工

                 为减少高填路堤差异沉降,在上、下路床底部各铺 1 层土工格栅增强路基整
             体性,避免或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防止路面结构开裂。对于填挖交界路基,
             在上、下路床底面各铺设 1 层土工格栅,横向长度 8m,深入挖方、填方侧各
             4m。路床采用硬质岩粒料或透水性材料填筑,要求不易风化崩解。


                 二、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

                 (一)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弱地基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成因较多,通常情况下,是在地基形成过程

             中,受到不同材质影响导致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质地和质量,如果材质是软弱
             的那么很容易就会形成软地基,多数情况下,淤泥、杂土等容易出现软地基,对
             地基建设不利,这些材质的地基不受地质变化影响,或者影响较小,不能形成稳
             定结构。通过总结,我们看到软地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稳定性不够,软地基

             是自然的产物,地质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地表风化作用也影响不到,只有通过外
             部改变才能改变,特别是环境的变动对其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二是强度不足,
             软地基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其自身硬度不够,地基较软,不能承载更多的压力,
             如果施工中遇到软地基,就需要利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补救,达到使用程度

             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三是压缩空间大,正由于没有受到外界影响,软地基才具
             备可压缩空间,这种空间由后期施工决定的,往往影响着整体工程进度。四是沉
             降量大,施工中产生的压迫,导致软地基沉降发生,影响到施工质量。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 预压法
                 预压法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堆载预压,二
             是砂井预压。主要用来解决软土排水固结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的软地基,能
             够达到增强抗剪强度和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进

             行选择使用,预压目的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利用预先荷载加压,可以有效地降
             低建筑物沉降量概率;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分级加荷进行预压,可以有效解决
             地基强度问题,进一步提升地基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固。砂井预压法主要就是在



                                                                                    157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