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99

第六章  声环境监测研究



             真正呈现出特定地区噪声污染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的都是便携
             式的监测仪器,需要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才可以进行监测,这使得抽样检测的监测
             方法难以真正落实。

                 (三)监测位置的选择不合理
                 由于噪声产生是不固定的,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反射和折射,
             所以进行噪声监测必须是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多点的测试。这使得单一的监测点
             不能收集到全面的监测数据,要在监测的范围内选择多个点进行监测,保证数据

             收集的全面性。在实际的操作中,监测点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没有进行科学的分
             析,导致收集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四)监测数据片面缺乏具有代表性
                 我国对交通干线进行环境监测的频率是每年进行一次监测,每个监测点检测

             的时间长度是 20min。对区域环境白天的噪声监测的频率是每年一次、夜间噪声
             每五年的第三年进行一次监测,每个监测点监测的时长是 10min。对功能区噪声
             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监测,每次监测的时长是 24h。将一年的检测结果作为说明理
             论,很难形成可比的监测结果,并且噪声监测过程中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和工作时

             间不充足的问题,仅仅通过提高噪音监测的频率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比性是很难
             达到理想效果的。另外,由于南方和北方季节变化的不同,北方的噪声主要是各
             种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声音和天气形成的声音,对于南方来说昆虫和熙熙攘攘的
             人群等产生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采用相同的监测数据进行噪声的测量

             和数据收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二、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改进对策

                 (一)保证监测地点符合检测标准

                 监测地点的选择对噪声监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选择符合规定条件
             的监测地点才可以有效地进行噪声监控,才可以全方位地收集特定地点的噪音,
             监测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根据不同的监测条件,要对监测地点的确定
             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室内监测时要注意关闭其他的噪声源,防止其他设备

             的运行产生的声音对噪音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当在室外进行监测时要在天气好
             的时候进行监测,要避免雷雨天气,减少天气影响。





                                                                                 ·187·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