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98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坐标的情况,分析二者是否存在差异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原始数据的定
位坐标,对比分析监测工作人员所提交的现场实际拍摄点的定位坐标,一旦发现
二者存在差异,就要提出返工的建议,确保在监测工作后期阶段能够有效进行监
测质量的控制。最后,做好事后的总结分析,审核和检查监测点的定位准确度,
了解实际测量点位变更的原因、实际测量的精确性、测量数据信息处理和统计的
合规性、测量数据信息修约的合理性,在监测工作后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
严格进行监测质量的管控和维护。
综上所述,声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合理进行全程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相
关部门应按照实际情况,采用自控与他控结合的方式,有效进行监测质量的管理,
在声环境质量监测之前、监测过程中和监测之后,都必须合理进行质量的审查和
管控,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和精确性符合标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符合
要求,监测数据值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为声环境的良好监测提供保障。
第五节 声环境监测对策及发展研究
一、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噪音监测技术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声音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规范、标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不完善,监
测的标准与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发展存在滞后性,监测规范落实性差的弊端也越
来越凸显,并且规范的建立和标准的修订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跟不上管理与检
测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阻碍了环境噪声监测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城市化结
构建设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新的环境监测问题不断出现,如企业和敏感点在同一
楼的噪音监测问题、新兴服务行业形成的噪音干扰问题、楼里的设施产生的噪音
监测问题等,都没有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依据。
(二)落后的监测设备仪器
噪声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是不同的,噪声的污染具有分布不均匀和没有规律
的特征,这给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
噪声的传播还会有一定的条件反射,收集到的数据分布就会不连续,导致数据资
料的对比不具有有效性。所以,要使用多样的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测量,才能够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