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06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的采样点监测的结果不同 . 因此,因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多个地点采样,
            并进行反复实验,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结果。
                (2)采样频率影响因素

                在采样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标准严格执行。不同的采样内容应采用不同的采
            样频率。例如,对于污染较严重的水域,应加强监测频率;而针对污染较轻的地
            方,监测频率可以相对减少,降低因无用功导致的成本增加。同时,对不必要的
            采样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过多无用的数据会干扰监测分析。

                (3)采样设备影响因素
                在采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专业设备,如酸碱值监测表、水温表等。采样
            设备的专业程度会对采集的样品造成直接影响。例如,采集用的容器,作为收纳
            样品的器具,在选取采样容器时应充分考虑容器的性质,选取正规的购买渠道,

            要考虑容器是否会与样品发生反应。例如,在进行大气检测时,如果容器中混有
            其他气体,则会对样品造成污染。同时,保持容器的清洁干燥,加强密封性与保
            鲜性。例如,在土壤监测过程中,如果密封性不好,则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和新
            鲜程度。如果对样品的性质不确定,应事先多准备几组容器。

                (4)人为影响因素
                环境监测工作者是重要影响因素。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个人素养等对现场采
            样的结果有重大影响。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是将理论知识与
            采样实践有效结合的有力保障。同时,采样工作者是否履职尽责也会影响采样的

            结果;不同工作组织间还应加强沟通协调,保障采样环节的顺利完成。
                2. 存在问题
                (1)采样点的设置不合理
                例如,在对水质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为了节约时间、降低成本,随机选择

            监测点,导致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并且,监测受施工人员主观态度和想法的影响,没有经过详细的勘察就直接确定
            了采样点。
                (2)环境监测设备效用不大

                受经费制约,环境监测的设备落实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及
            时开展维护管理,设备也没有发挥最大效用。





            ·194·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