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73

第三章  大气监测研究



             测力度,合理布设点位,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程度,从而为后续的处置工作提供数
             据支持,避免城市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但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大气污染物扩
             散系数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根据污染物的不同种类调整布设点位。开展大气环

             境监测工作前,需提前确认区域内的污染因子情况,而后确认采样点的数量和位
             置,从而对各个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更加科学的预报和监测,增强大气环境监测
             的经济性。但该方法不适合应用于农村或城郊等地区,因为这部分地区无明显的
             功能分区,采用这种方法会导致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

                 2. 划分网格单元布点法
                 采用划分网格单元的方法布设监测点,借此评估区域内的污染物扩散趋势,
             而且该方法也是监测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该方法能够将监测
             区域划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网格,并根据地理位置、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污染源强

             度等数据,确认网格单元的大小。实际进行监测点布设时,可以在交点位置、
             单元中心布设监测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该方法可以应
             用于污染物分布比较多或比较均匀的地区,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污染物实际情况,
             但是实际布设监测点时,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区域的污染程度、工业发展情况,

             合理地划分网格单元,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区域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进行更加准确
             的评判,并掌握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控工作提供数据
             支持。但是区域污染程度较高时,采用该方法很难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的污染物
             浓度。

                 3. 扇形弧线布点法
                 扇形弧线布点法见图 3-1 所示,具体指的就是在污染源的所在位置的不同距
             离的弧线上布设点位,确保弧线在同一个扇形区域内,将污染源点作为定点,将
             主导防线作为轴线,并在污染源的下风向位置布置扇形区,一般情况下,扇形

             角度为 45°,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增加角度大小,但最多不可超
             过 90°,每一条弧线上需设置 3~4 个采样点,相邻采样点之间的夹角角度应在
             10~20°之间。该方法通常应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所在的区域的监测中,而且在
             采用该方法时,也要求污染源必须具有主导风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监测结果

             的准确性。但该方法不适合应用于污染范围比较大的地区。







                                                                                  ·61·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