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75
第三章 大气监测研究
2. 优化布设方法
通过收集前期的信息资料,根据大气监测的时间和被监测区域内的空间对大
气环境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提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对点位布设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在使用最少点位数的基础上,确保被监测的区
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覆盖。同时,应根据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内的地理信息、气象
信息等,构建更加科学化的数据分析模型,确保检测点位布设的精准性。
3. 优化布设流程
布设监测点位时,应根据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目的,制定完善的规范、执
行标准、评价标准等,同时需提前对监测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掌握被监测
区域天气情况、污染物分布情况、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产业结构等,而后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监测分布方法,优化监测点位的分布数量,计算出所需的
最少监测点数量,明确各个点位,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另外,在后续的工作中,
应对监测区域的情况进行实时评估,从而实现持续优化。
4. 优化监测点高度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注重控制监测点的高度,合理的监测点高
度在选择布点方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监测资料的完整性,提高其真
实性、代表性;充分考虑影响因素,通过科学计算,确定实际水平;在确定监测
点高度时,应将监测点置于污染源和污染对象之上。在充分控制监测机构与污染
源的高差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设置监测点的合理性和科
学性;确定实际高度还应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监测高度对环境的影响及监
测质量等。因此在对监测点进行排序时,应考虑到风速、风向,以确保监测点设
置合理。
5. 躲避障碍物
对障碍物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是提升监测实际效果的
有效方法。这就需要在开展布点工作之前,对周围区域进行勘察与调研,了解障
碍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明确其与污染源之间的位置关系,降低障碍物对监测
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
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对监测点的布设进行持续优化,
从而及时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困境,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