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生态建筑学下高层建筑设计研究
P. 169

第五章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2. 加强对全新防火技术与设备的引进
                 以往的高层建筑当中,通常情况都比较注重对消火栓的运用,并且将其作为
             主要的室内防火设备。因为消火栓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对于高层建筑所产生的小

             范围火灾可以更好控制。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在全面发展,由此高层建筑的数
             量也在增多,消火栓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防火监督工作,需要引进全新的技术与

             设备,才可以保证消防救援技能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消防监督工作效益的提升,
             更好地开展工作,为人员的疏散逃亡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在对全新的防火技
             术运用期间,可以产生更大喷水量,且对于着火点可以精准地检测,进一步提升
             高层建筑的防火监督能力。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需要广泛运用全新的技术与设

             备,当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对于扑灭初期火灾,是很有效的措施。例如,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可以合理地根据火灾发生方位,结合平面布局,智能指导人

             员向最近、最安全的区域疏散。还可利用各楼层中的监控设备及时了解火灾现场
             的情况,更好更快地疏散人员,适时调整灭火方案,也可用于日常防火监督中及
             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进而促进防火监督的顺利进行。
                 3. 楼层内部创建安全避难场所

                 考虑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困难,可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时,在适当楼层设计应
             急避难场所,这样可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期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疏散

             时,让逃生人员可以选择距离更近的避难场所。并且需要保证避难场所与建筑外
             部相互连接,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消防云梯顺利达到指定位置,方便消防人
             员进行救援。除此之外,还应能与建筑内部空气进行隔离,避免所造成的烟雾直
             接进入避难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设计自身价值的全面发挥。

                 安全避难场所的设计,需要保证密封性好,不仅要运用阻燃性高的材料,还
             应当降低因为外部的高气温造成对避难场所的损坏。在避难场所当中,需要针对

             特殊性设计独特的防烟雾通道,这样可以让不能撤离的人员进入通道避难,之后
             紧闭大门,等待救援。不仅如此,需要综合考量安全场所的面积,从而确保在避
             难人员数量上得到满足,还需要保证在避难所范围内不能有易燃物。此外,必须
             保证煤气管等易燃易爆危险物不能在避难所范围通过,进而保证安全性。在入口

             方面,不仅要在防火通道当中与外界出口联系,还需要设计多个出口,进而保证
             其安全性,备用性,为人们安全提供保障。


                                                                                   _ 161 _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