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生态建筑学下高层建筑设计研究
P. 79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创新




             构体系。短肢剪力墙也称短肢抗震墙,或简称短肢墙,是联肢剪力墙的一种,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
             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8 的剪力墙。”主要布置在间隔墙的交点处,其形式灵活

             多样,常用的截面形式有 T 形、L 形、Z 形、“十”字形、“一”字形等,其数
             量和肢长主要由竖向荷载和抗侧力决定。
                 2. 短肢剪力墙的特点
                 一般剪力墙结构对于底部有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情况矛盾很大,满足不了建

             筑的使用功能。而且对于小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会造成刚度过大,重量增
             加,导致地面反应过强,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造价增高。短肢剪力墙避免了这些
             缺陷,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墙肢较短,布置灵活,可调整性大,容易满足建筑
             平面的要求;第二,减少了剪力墙而代之以轻质砌体,结构自重相应减轻,从而

             减小结构整体刚度,增大振动周期,降低地震作用力;第三,墙肢高宽比较大,
             延性较好,对抗震有利;第四,连梁跨高比较大,以受弯破坏为主,地震作用下
             首先在弱连梁两端出现塑性铰,能起到很好的耗能作用;第五,短肢的承载力得
             到了较充分的发挥;第六,墙的数量可调节,视抗侧力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

             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短肢剪力墙较为高细,通常情况下其破坏形态由受弯承载力控制,故延性较
             好。连梁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是一个耗能构件,振动台试验中,它出现弯曲
             以及剪切两种破坏,而短肢剪力墙是一种强肢弱梁型的连肢墙,在通常情况下连

             梁首先开裂,随后墙肢开裂,如果在墙肢翼缘和腹板相交处应力集中下,会出现
             明显的上下贯通裂缝。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在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部
             处的墙肢,当墙结构发生扭转效应时,这些部位的墙肢会首先开裂,因此应加强
             抗震构造措施,在设计短肢剪力墙时应尽量设翼缘。

                 (三)连体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1. 连体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从形式上看,连体高层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凯旋门式:也称门式高
             层结构,即在两个主体结构的顶部若干层连成整体楼层,连接体的宽度与主体结

             构的宽度相等或相近,两个主体结构一般采用对称的平面形式;第二,连廊式:
             即在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某部位设一个或多个连廊,连廊的跨度可达几米到几十
             米,连廊的宽度一般在 10m 以内。


                                                                                   _ 71 _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