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111
第四章 风电场运行与维护
量的有效控制。我国大型风电场输送风能及电能时主要采用直流输电系统,依托
直流输电系统能够直接将西部大型风电场产生的能量运输到东部地区。然而这种
输电模式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倘若出现运行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技
术障碍,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修复。
(二)大型风电场运行特点
1. 风能能量密度较小
相同发电容量的水轮机组和风轮机组尺寸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风轮机组尺寸
大于水轮机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风能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为了确
保风能密度相对较小,需要提高风轮尺寸、合理控制风能量的密度,保障电力系
统的运行。
2. 风能稳定性较差且不能存储
风能本质上属于过程性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因此,风能在风
电场运行期间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致使能量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风速和风
向也是影响风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风电场实际运行期间需要工作人员从多个维
度管控上述因素,克服风能稳定性较差的现实困境。相比于电能和水,风能不能
够被风电场进行存储。单独运行的风力发电机需要保持较高的运行状态,才能够
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应用价值,以此确保自身不会出现断电等不良现象。
3. 风轮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部分风电场运行期间往往存在风轮效率较低的现象,风轮理论效率
为 59.3%。但实际应用期间,大多数水平风轮机的功效通常在 20%~50% 之间,
垂直风轮机功效通常为 30%~40%。因此,为满足实际用电需求,需要工作人员
确保大型风电场风轮时刻处于运行状态。
4. 风电场位置相对偏远
虽然我国风电资源丰富度相对较高,但大多数风电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为
等地区,并且风电场的选址通常为偏远地区。虽然风电厂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
但距离较远也会因此问题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现实困
境,需要对风电并入电网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不稳定性对电网运行产生严重
影响。
(三)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问题
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方式主要为传统并网方式和集中开发风电基地。传统并网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