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14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in Art Museums


                (二)美术遗产增强现实数字化技术特征
                1. 真实性
                不同于其他数字技术,AR 技术将虚拟物体叠加在真实环境之上,用户可以

            同时看见真实世界和虚拟画面。虚拟复原后图像与真实场景结合,使二者信息进
            一步融合,为观众带来真切的感官体验。
                2. 互动性
                人机交互即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特定的语言和交互方式,达成相应的信息交

            换过程。用户通过穿戴显示设备或移动智能设备自主操控,从不同视角实时观察
            叠加在物理世界上的虚拟画面。AR 呈现出的虚拟画面可以完美展示真实效果;
            设备迅速、及时地输入与输出,同时也为用户提供逼真的体验,形成用户与系统
            之间“有所问,必有所答”。

                3. 技术性
                AR 成为当下重要的人机互动方式,其技术性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
            将声音、图像、信息、文字等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文物的活化。
            图像实时渲染技术、三维注册跟踪技术还原了文物和图像本体,建立数字化样本

            库、标准库,为实体文物修复者提供参考。
                4. 还原性
                利用技术特性对文物进行虚拟复原与展示,依据史实记载,对数据信息进行
            分析、解构和重组,通过富有美感、符合美学标准加工,将破损文物附以全新面

            貌。复原后的图像在视觉上“合理”并且“完整”地呈现,改变了传统需要大量
            人力、物力的手工修复方式。
                (三)增强现实数字化复原典型案例分析

                1. 圆明园数字化复原
                2002 年,北京理工大学以王涌天教授为代表的“数字圆明园”团队,采用
            户外 AR 技术,以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尽量完整为圆明园复原工作的首要原则,
            采取三种不同的户外增强现实系统,分别提出了三种户外 AR 应用于遗址的设计
            方案。游客可以通过定点观察式 AR 系统、持 MAR 式 AR 系统和 HMD 可穿戴

            式 AR 系统观看、体验复原场景。
                系统存在相对局限性,第一种因设备视角有限,用户只能在固定位置观看,
            所以沉浸感相对较弱;第二种用户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在圆明园场地宽阔的范



            106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