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26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in Art Museums
述的是中国传统式“意境”。
中国山水画盛于宋元,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正是禅宗教义与老庄哲学,这便
给中国山水画提供了思想条件,赋予了其特殊的哲学意境——“有我之境”和“无
我之境”。
(1)无我之境
南齐时期,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被排在第
一位。北宋时期,荆浩提出了专门针对中国山水画的“六要”,同样,其中核心
也是“不满足于追求外在的形似,而更要表达出内在的气韵和风神”。
而内在风神气韵的表达,是建立在对自然景象扎实详尽的描绘的基础上的。
在这一阶段,中国特有的风景描绘手段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书中这段文字
所说:“中国山水画并不采取透视法,不固定在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它不
重视诸如光线明暗、阴影色彩的复杂多变之类,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
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中国的散点透视法和重意境重气韵的理念,无形中
营造了一个充满意味的空间。
由外露的笔触构成的平面画纸实际已营造出一个充满自然景象内在气韵的无
穷空间,观画者可肆意徜徉在这生生之气中,不仅“可行、可望”,更是“可游、
可居”。而“可游、可居”的世界是被画家营造出的广阔的生活之境,不只是一
时的流连观看。这理念便恰好运用到现代的展览空间设计中来。
将自然景观内在生动的气韵通过对空间的“客观”描绘,来传达画家的思想
情感,而不直接抒发表露内心的意识导向,于是这种思想情感就会自由和宽泛,
具有丰富的多意性。这便是中国山水画的“无我之境”。
(2)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在元四家的引领下步入中国山水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元朝社会
急剧变化,在野士大夫纷纷放弃仕途,而将心志转向文学或艺术,他们所寄情的
山水画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失意的文人有一腔思想感情无处抒发,所有的
意兴心绪都化成笔尖上的墨,画在了纸上——元朝文人画的发展中形成了“有我
之境”。
文人们在山水画中不仅将文学趣味突出,将笔墨意趣强调,还大量引入诗文
来配合画面。这种种特点都表明了文人画家们希望通过绘出山水画来抒发主观心
境的意图,将客观景物作主观情思的象征。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