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67

第三章  美术馆展览空间设计分析



             当中,人在哪里,自然景观就在哪里,再加上独特的空间流线,使整个空间都在
             促使着空间中的人与自然产生对话。
                 通过上文的案例我们可以得知,通过构建自然景观与空间的精神对话,营造

             空间与自然景观在精神上达到相融的整体氛围这一方式,最重要的是抓住两个关
             键点。其一,使空间内部与环境尽可能以多角度实现视线对话;其二,将空间形
             态与环境进行关联,如案例中使用线性的空间组织形成对环境的依附。这一方式
             的优势在于,在独特自然条件下,既可以完美保存现有条件,将场地不利因素转

             化为优势,又能够最终构建独特空间氛围。
                 (2)自然景观与空间实现融合
                 在东方自然建筑观中,不管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达到与自然的相融仍
             然是实现顺应自然这一目的最好的选择。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结构与材料的使用,

             建筑庭院的营造,都暗示了建筑是人与自然进行连接的物质媒介,对于自然的谦
             和态度,是自然与中国传统建筑得以相互渗透融合的意识前提。而对于日本,自
             然条件所造就的艰苦生存环境,使得日本对自然体现发自根源的崇敬,实现建筑
             与自然的融合,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多日本传统建筑在设计上体现的

             精神追求。
                 从空间设计上进行解读,将自然与空间的相互融合,实现的是一种建筑空间
             与自然景观的边界模糊化,形成建筑空间到自然景观的平滑过渡,最终构成空间
             与自然实现统一的空间氛围,使人在肉体感受与精神感受的知觉统一。在下文中,

             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归纳通过使自然景观与空间实现融合的空间氛围营造方
             式的具体应用方式。由隈研吾设计的广重美术馆,完美实现了建筑在自然中的融
             合与消隐。项目场地有大片的杉木树林,树林与光线的相互融合,激发隈研吾对
             空间设计的灵感。将杉木树林与光线构成的独特意境转移到建筑空间当中,是隈

             研吾对广重美术馆空间设计最为核心的部分。
                 第一,空间边界消解隈研吾在《场所原论》《自然的建筑中》,都表现出一
             个思想,便是建筑是这个广阔客观世界的“开口”,将建筑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
             媒介。经过多年的实践,隈研吾对场所进行“粒子化”的解构,并融合到建筑空

             间设计中,是隈研吾对于融合自然与空间的独特方式。在广重美术馆中,通过场
             地周边杉木林的“粒子化”解构,形成整个建筑的墙体都由杉木条排列的木质百
             叶构成的结果,整个空间在木材百叶的重复排列下,整个空间轮廓变得模糊,通



                                                                                   159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