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My FlipBook
P. 9
第一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
至今,“民营经济”的概念和范围仍有一定的争议,甚至统计口径也有所
差异。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发展方式日益多样化,衍生出了多种界定民营经济的
角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将经济成分分为公有和非
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包含城乡集体、外商投资、个体私营、港澳台投资等所有
不属于公有经济的成分。二是从经营主体出发,区分民营国营。民营经济的经营
主体是民间人士,使用资金来自民间,强调“民”进行自主管理和自主经营。
概念类似于非公有制经济,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小于此范围,其中不包含国有民营
经济。三是综合考量所有制和经营方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制成
分和经营模式。在广义上包括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内
资民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狭义上不包括外商及港澳台
投资。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发展
1978 年至 1991 年为起步发展阶段。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大力发展重工业而
忽略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共产党破除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通道。在党的支持
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时代的试验开来,也在一定条件内,允许了个体经
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出现。在对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后,私营经营开始了曲折
发展。1982 年,法律允许了个体经济在法律范围内的存在。党的十二大明确要
引导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之后党的十三大首次承认了在社会主义前提条件下,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私营经济有利于改善民众的生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