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04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以使事物充满活力、动力和势能,使事物自身处于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发展状态
之中,又要使事物本身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保持整个事物的稳定,从
不平衡走向新的更高级的平衡。因此,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强调的是不过于追求平
衡,过于平衡则亡;也不宜过于不平衡,过于不平衡亦亡。
(二)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在农业园区的应用分析
从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出发,我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层面,既要
保证农村发展战略和制度框架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承继性,又要把握时机,通过
系统性制度创新,对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痼疾进行及时革除。
农业农村发展要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相结合,要与中国未来高质量
均衡发展相结合。“双循环”战略下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顶层设计层面主要
涉及三大协调。
第一,城乡协调。要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尤其是促进城
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从而助
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大规模脱贫攻坚提高了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欠
发达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同时,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和通
信等基础设施状况、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教育和医疗设施等都有了显著改善,东
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扶贫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重要的“增
长引擎”,故而民生就是增长,而且是“好增长”,是“可持续的增长”。
第二,工农协调。新技术发展给工业产业部门和农业产业部门协调互补、融
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乡村新型工业化前景广阔,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和一、二、三产业融合获得空前历史机遇。由于结构惰性、经济社会体量巨大、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等原因,重塑工农城乡结构任重道远。此次全会再次强调新型
工农城乡关系,并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不仅重视构建
手段、过程和目标的有机统一,而且昭示全局性解决“三农”问题的结构转型取向。
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绝不是“城强乡弱”“工强农
弱”,而是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强化以工补
农、以城带乡,聚集更多工业和城市资源,精准投向农业农村,加快乡村“补短
板”“强弱项”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工农产品不同,但工农产业相融、互促互惠。城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