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05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乡功能各异,但城乡价值互补、互利共生。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求彻底破除工业

             至上和城市中心主义思维,消除“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体制机制障碍,建
             立工农城乡之间的平等地位,统筹布局城乡发展的功能区域,有机连接工农产业,
             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走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我国是 14 亿多人口
             的大国,2019 年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 44.4%,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 16.2

             个百分点。这表明工农业提质增效的时间紧迫、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繁重。构
             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工程,其目标是促进
             工农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最终

             实现工农城乡的共同繁荣。
                 第三,区域协调。重视边疆地区、相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
             加大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各要素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流动和配
             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顶层设计层面看,“三大协调”

             的关键是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金融要素和人才要素向
             农村回流,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村活力得以充分激发。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以“丹霞山共识”为例分析
                 我们以《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又称“丹
             霞山共识”)为例,“丹霞山共识”的核心内容为“坚持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建设、农业品牌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交流、农业融资机制、服务
             平台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区域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十个方面,涵盖现代
             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五市在本次大会共同签署

             “丹霞山共识”。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中
             坚力量的韶关,努力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加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
             赢。此次大会达成的“丹霞山共识”将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推动力。
             未来,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将凝聚合力、共建共享,实现抱团取暖,共同推动现

             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共建共享的新路径。本
             次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
             了新动能,对发展高质量农业、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梅州市将积极落实“丹霞山共识”,建设好、发挥好一个国家级、十四个省
             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拓展价


                                                                                     95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