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15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区域农业的发展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
必须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
保证,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需遵循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区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区域资源与
生态环境。根据自然资源条件,突出区域特点和地方优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形成合理的农业区域化布局与专业化分工。
适度规模,保护生态环境。区域农业的发展要以区域的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
在不超过其环境容量下保持适度规模,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农业与生
态环境协调发展。
分工协作,统筹协调。区域农业发展根据资源、区位、市场与基础条件的差
异,分工协作,统筹协调,明确不同类型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扶持措
施,体现优势互补。
积极引导,整体推进。区域农业发展中政府应针对各区域的特点进行宏观调
控、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各区域能充分发挥优势,同时把握整体推进,促进区域
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市场导向,产业化经营。区域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既要瞄准现实需要,
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既要占领国内市场,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在品种选择上突出
区域优势、品质特色,进行产业化经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
(二)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1.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
1)统筹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采取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和企业、农民为主体的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的同时,以农业发展的工业化思路为指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2)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力合理布局
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鼓励开发、适度开发、限
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产业政策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
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3)实现区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各区域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农业循环经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