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12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了原材料投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又创造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形成了农业

            产业链内部的良性互动与循环系统,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以县区为单位的大循环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相互耦合而形成的种植业生产、

            养殖业转化、微生物循环和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县区大循环
            经济模式是一种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基于系统和全面发展农业循环经
            济的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分工与布局优化的原则,构建整个县区的农业产业共生

            体系与农业生态整合机制。要求将循环经济理念与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结
            合县区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各产业之间的耦合机制,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有
            序运作。在县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排放,如经过处
            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可用作家畜的饲料,牲畜、家禽粪便可以与农作物秸秆经过汉

            化堆肥后作为种植业与林果业的有机肥料,也可以处理后置于沼气池发酵产生沼
            气作为清洁能源满足家庭生活需要,沼液可以作为鱼塘养鱼的饲料,沼渣还可以
            作为种植业、林果业的有机肥料;农业生产的粮食、果品、家禽、牲畜和鱼类等

            产品直接销往市场,并从市场购买这些农产品加工业所必需的能源和原料,这就
            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县区范围内与农业相联
            系的三次产业相互促进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这种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能够在长期实现农业生产能力的最大化,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最小化,最

            终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县区为单位的大循环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由政府倡导,政策引导,协调
            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循环再利用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使农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循环模式能够将农业生产系统、
            农产品加工系统、居民生活消费系统等进行有机耦合与连接,各系统积极采取措
            施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中的废弃物资源化,根据各系统在大农业产业链上的不同
            环节实现资源与原材料的多层循环再利用、构建“三废”控制和综合在利用等物

            质循环系统,使各系统在彼此互动的机制下成为县区大循环体系的共生体。
                (二)农业区域技术的发展战略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其发展是在技术创新与技术支撑

            下得以实现的,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
            现状,基于技术范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02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