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249

第五章  农业园区的管理

             良性状通过分子标记的方式集中在一个品种上,使作物的整体品质得到提升,消

             耗的时间较短,且一旦成功,其后代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保障。
                 第一代分子标记主要是针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来进行的,第二代的标记
             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作为主要标准,第三代分子标记则是通过生物序列来进行。标
             记是否成功可以直接在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检验方式简单方便,在目前的农业育

             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传统的育种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第一,传统的育
             种技术选择优秀性状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农作物的外显性状,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

             的性状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可靠性不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优良性状的
             选择是借助 DNA 来进行的,不受环境的影响,可靠性较高。第二,传统的育种
             技术需要将种子进行种植,并等待其发育成熟,然后根据其表现出来的性状确定
             育种是否成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并不需要这个过程,可以直接在育种步骤完成

             后,对表达优良性状的 DNA 是否成功引入种子的基因中进行检测,判断育种结果。
             第三,传统的育种方式在进行过程中会受到基因重组的影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因为直接作用在 DNA 层面,不受这方面的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加优异。

                 在实际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要对特定农作物的基因和性状有足够的了
             解,并使用连锁作图等技术手段对基因的表达性状进行确定,保证提取出的基因
             是育种所需要的。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分解,

             将一段基因分解为单基因。随着近几年基因作图的发展,这一技术的成熟度越来
             越高,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有着显著的优势。
                 2)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中国在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细胞和组
             织培养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较为深入。
                 单倍体培养即通常所说的单倍体育种,可快速获得纯合二倍体,缩短育种周
             期。花培育种发展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已利用此技术培养 20 多种植物,其

             中玉米、小麦、高粱、辣椒等作物率先培养成功。
                 胚培养技术育种可有效克服远缘杂交的遗传弊端,且具有拓宽种质范围的作
             用。目前,在萝卜属、芸墓属等蔬菜作物上开展远缘杂交的研究已有成功报道。

                 在学术研究中,原质体培养及融合技术又称作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超性
             杂交、超性融合等。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打破微生物之间的种界界限,实现远缘菌


                                                                                    239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