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信息的脉络
P. 174

·信息的脉络·
                 家组又采用了“等效按比例缩小”技术,即通过技术创新、软件解决方案、新材
                 料和新结构来提高性能。2012 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报告》专家组提
                 出了两个目标,其中一个是近期目标(2012—2018),一个是远期目标(2019—
                 2026)。关于近期目标《国家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报告》专家组指出:“缩放平
                 面互补金属氧化物(该项技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将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缩放

                 方法(即减小闸极介电层厚度、闸极长度、增加沟道掺杂的方法)可能无法再满
                 足人们对提升性能、降低电力消耗的应用需求。为了突破这些限制,需要引入新
                 材料系统,包括开发新设备架构、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等。”

                     关于长期目标,《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报告》着重强调处理互补金属氧
                 化物设备的漏电问题。
                     电力消耗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挑战,从长期来看,电力泄露或静态组件将成为
                 主要的行业危机,威胁到互补金属氧化物技术逇生存,就像几十年前双极工艺受

                 到卫星并最终被放弃一样。电流泄露与一些关键的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如闸极长度、
                 氧化层厚度和阈值电压等。这位工艺长存缩小和可变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低
                 功耗设备中,漏电流每代增长10倍,漏极和闸极漏电组件两者合起来漏电最为突出。

                 因此,保持电力恒定的关键因素是改进设计技术。
                     2011 年 5 月,英特尔发布了一项新技术,这是 50 多年来半导体最激进的一次
                 转变。这项新技术使用最新的制造工艺生产 3D 晶体管,与传统的 2D 晶体管相比,
                 这种 3D 晶体管可以让微处理器运行得更快,耗电更少。摩尔说:“多年来,我们
                 一直受困于如何让晶体管变得更小。这种基本结构的改变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它

                 让摩尔定律继续有效,并且推动发明前行的步伐。”
                     2012 年,英特尔开始批量生产 22 nm 3D 三闸晶体管,对外发布第三代英特尔
                 酷睿处理器系列。与采用传统 2D 技术的芯片相比,这种全新的 3D 架构使芯片性

                 能提升了 37%(低电压时),功耗减少了 50%。同一年,IBM 研究人员宣布,他
                 们使用相同的技术把一个比特信息存储在一个仅由 12 个原子组成的磁存储器上。
                     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曾预测,到 2020 年将迎来硅时代的终结。如今是 2021 年,
                 我们并没有找到硅材料的替代方案,不仅仍然是硅的世界,而且工程师已经将芯

                 片的制程缩小到 3 nm,摩尔定律仍然在发挥作用。
                     面对摩尔定律即将失效的情况,著名记者佛利德曼在《谢谢你迟到》中记录
                 了几年前采访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克扎尼克的谈话,克扎尼克认为总会有
                 方法面对,这是一种乐观的和令人鼓舞的说法。他说:“摩尔定律被预测即将死

                 亡已经不下十几次了。当我们在 3 微米级别进行生产和制造时(1 微米是 1/1000
                 毫米,约 0.000039 英寸),人们说道:‘我们如何才能再缩小一些——我们可以


                                                  • 158 •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