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信息的脉络
P. 218

·信息的脉络·
                 电子信号被读取的。在此之后,针对 BCI 技术的研究开始出现。不过,直到 20 世
                 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左右,BCI 技术才真正开始成形。
                     补充:脑机接口发展简史。
                     1969 年,研究员埃伯哈德·费兹(Eberhard Fetz)将猴子大脑中的一个神经
                 元连接到了放在它面前的一个仪表盘。当神经元被触发的时候,仪表盘的指针会

                 转动。如果猴子可以通过某种思考方式触发该神经元,并让仪表盘的指针转动,
                 它就能得到一颗香蕉味的丸子作为奖励。渐渐地,猴子变得越来越擅长这个游戏,
                 因为它想吃到更多的香蕉丸子。这只猴子学会了控制神经元的触发,并在偶然之

                 下成为第一个真正的脑机接口被试对象。
                     1970 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组建团队研究脑机接口技术。
                     1978 年,视觉脑机接口方面的先驱 William Dobelle 在一位男性盲人 Jerry 的
                 视觉皮层植入了 68 个电极的阵列,并成功制造了光幻视(Phosphene)。该脑机

                 接口系统包括一个采集视频的摄像机,信号处理装置和受驱动的皮层刺激电极。
                 植入后,病人可以在有限的视野内看到灰度调制的低分辨率、低刷新率点阵图像。
                 该视觉假体系统是便携式的,且病人可以在不受医师和技师帮助的条件下独立

                 使用。
                     BCI 技术的另一个发展高潮集中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
                     1998 年,“运动神经假体”的脑际接口方面的专家,Emory 大学的 Philip
                 Kennedy 和 Roy Bakay 在患有脑干中风导致的锁闭综合征的病人 Johnny Ray 脑
                 中植入了可获取足够高质量的神经信号来模拟运动的侵入性脑际接口,成功帮助

                 Ray 通过该脑机接口实现了对于电脑光标的控制。
                     同样是在 1998 年,在 John Donoghue 教授的带领下,布朗大学的科学家团队
                 开发出可以将电脑芯片和人脑连接的技术,使人脑能对其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这项技术要求进行脑部手术,然后用电线将人脑和大型主机相连,研究人员称这
                 项技术为 BrainGate。
                     随后,在 1999 年和 2002 年的两次 BCI 国际会议的召开,也为 BCI 技术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

                     2005 年,Cyberkinetics 公司获得美国 FDA 批准,在九位病人进行了第一期
                 的运动皮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四肢瘫痪的 Matt Nagle 成为第一位用侵入式脑机
                 接口来控制机械臂的病人,他能够通过运动意图来完成机械臂控制、电脑光标控
                 制等任务。其植入物位于前中回的运动皮层对应手臂和手部的区域。该植入称为

                 BrainGate,是包含 96 个电极的阵列。
                     2009 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 Theodore Berger 小组研制出能够模拟海马体功能


                                                  • 202 •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