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信息的脉络
P. 46

·信息的脉络·
                                           第五节  香农与信息论

                     你应该管这个叫熵,有两个原因:第一,你的不确定性函数已经以这个名称
                 用于统计力学了,也就是说它只有一个名字了;第二,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
                 熵是究竟是什么,这样子一旦辩论起来你总是会占上风。

                                                      ——约翰·冯·诺依曼,《致克劳德·香农》

                     薛定谔有句名言:“生物依赖负熵为生”,约翰·惠勒说过:“万物皆比特(信

                 息)”……物理学家们早就预言了“熵”与世界万物的联系,但最后是信息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1916—2001 年)将这个概念从物理扩展到了信
                 息世界。
                     信息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代的问题,也是一个迄今为
                 止仍然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所认可的广义信息的层面上。

                 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各家各派都对“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物
                 理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即物质和能量。信息显然不是物质,
                 它应该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听起来和能量有些类似,但它显然也不是能量。在科

                 学家们的眼中,信息仍然应该是一种独立于人类的主观精神世界、客观存在的东西。
                 因此,到了最后,有人便宣称:“组成我们客观世界的有三大基本要素:除了物
                 质和能量之外,还有信息。”美国学者、哈佛大学的 A.G. 欧廷格(A.G.Oettinger)
                 对这三大基本要素作了精辟的诠释:“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

                 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什么都没有意义。”
                     尽管对“信息是什么?”的问题难有定论,但通过与物理学中定义的物质和
                 能量相类比,科学家们恍然大悟:信息的概念如此混乱,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给
                 它一个定量的描述。科学理论需要物理量的量化,量化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

                 果我们能将“信息”量化,问题可能就会好办多了!
                     被人誉为“信息和数字通信之父”的科学家——克劳德·香农,登上了科学
                 的历史舞台。克劳德·香农有两大贡献:一是符号逻辑和开关理论;二是信息理论、
                 信息熵的概念,这两大贡献是分别对应香农的两篇论文。

                     1937 年,香农的硕士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发表,论文开篇
                 写道:“一种演算法已经被发展了出来,借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过程来推导这
                 些表达式。”
                     当时,人们发现二进制、布尔代数与真实的世界有着天然的对应关系。例如,

                 我们可以用 1 代表逻辑上的真,也可以对应电路的连通、高电压等;而 0 则可以
                 代表逻辑上的假、电路的断开、低电压等。香农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由继电器组


                                                   • 30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