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信息的脉络
P. 42

·信息的脉络·
                                            第四节  熵与信息熵

                     所有人类知识从直觉开始,然后转变为观念,最后化为思想。
                                                                          ——伊曼努尔·康德


                     熵不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词,却是物理学上很重要、很基本的概念。它诞生
                 于热力学,但它的定义和意义被扩展到远远与热力学,甚至与物理学都完全不相
                 干的领域,如生物学和信息学。

                     1824 年,被誉为“热力学之父”的卡诺证明了卡诺定理(所有工作在同温热
                 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热机,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不仅导出了热机效率的最上限,
                 推动了工业革命中对热机的研究和改良,而且也已经包含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
                 律的基本思想,开创了物理学中的一片新天地。此后,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鲁
                 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1888 年)于 1850 年在他的《论热的移

                 动力及可能由此得出的热定律》论文中,明确地重新陈述了这两个热力学定律。
                 并明确表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一切由热产生功,或者由功转化为热的情况中,
                 两者的总数量不变,第一定律否定了第一类永动机的设想。同时提出“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第二表述方式: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
                 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二定律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即 dS > =0。也就是封闭系
                 统的熵只增不减。同时,熵的数值不变或者增加,也可以用作热力学过程是可逆

                 还是不可逆的判定标准。克劳修斯在希腊文中找了一个词来称呼 S,它的词义为“转
                 变”,词形有点像“energy”,英文则翻译成“entropy”。当这个颇有来历的名称
                 被 1923 年到南京讲学的普朗克介绍给中国物理学家时,胡刚复教授在翻译时灵机
                 一动,创造了一个新词汇“熵”。认为 S 是热量与温度之“商”,而此物与热力

                 学有关,因此按照中文字的结构规则,给它加上了一个“火”字旁。热力学第二
                 定律又称“熵增定律”。
                     克劳修斯于 1865 年的论文中首次定义了“熵”并提出“宇宙的能量是恒定的”
                 和“宇宙的熵趋于最大值”,这两句话揭示了热力学中的两个(第一、第二)基

                 本规律,当时听起来却令人沮丧,特别是对那些想制造各种永动机的工程师们而言,
                 感觉他们想象的翅膀被物理规律牢牢地捆绑住了。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你只能将它们变来变去;并且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中的
                 能量不断消耗。

                     物理学家彭罗斯在 2004 年出版的《通向实在之路》(《Road to Reality》)一书中,
                 精辟地描述了地球和太阳、太空之间,能量与熵的转换关系。彭罗斯在书中提出


                                                   • 26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