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100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一)传播者不再局限于职业新闻工作者
                媒体融合下“公民记者”出现,传播者不再限于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以往的
            新闻传播主体被受过专业培训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所垄断,而伴随互联网的发展,

            社会公众只需通过手机便能将信息随时随地发布到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人
            人拥有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公民记者”的现象愈发普遍。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32 亿,

            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可见“公民记者”将微博、
            微信、短视频平台作为其主要活动阵地,且数量庞大,面对突发事件,普通民众
            作为现场参与者可能会比职业记抢先发声。传播信息数量庞大,重复率高。过去
            的报刊新闻、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及篇幅的限制,信息数量是极为有限

            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已成普遍
            现象,新信息的出现往往会伴随一些的相关链接信息,传播内容更加海量,但信
            息传播呈碎片化传播势态,虚假新闻泛滥。而新闻采编人员的传统要求中的“寻
            找信息”逐渐演变成“甄别信息”,并且要更加注意新闻把关力度,树立媒体权

            威、公信力。
                (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
                以往的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更多的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而互联网时代,
            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如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类公众号、新闻类微博等

            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首选,受众能在任何时间地点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新闻信
            息更新速度极快,如何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在第一时间抓住时事新闻热点,挖掘
            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并实现有效传播,成为当下新媒体新闻采编业务能力重点发展
            方向。

                (三)网络新闻受众交互化
                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不再像过去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是双向互动传
            播,这种传播模式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受众对某条新闻的转发、评论和点赞都
            会起到加大新闻信息传播的作用,使之成为某一时段的舆论热点。这就要求新闻

            采编人员应注重媒体品牌建构,在新闻发布之后要特别注意与用户互动。







            ·88·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