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127
第七章 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研究
编辑的这种组织,既要考虑报道主题的突出,又要考虑报道题材的“面”的安排,
还要考虑节目的可受性,方便受众对报道的理解。
3. 围绕同题报道组织节目
这是电视媒体形成报道强势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包括同题集中组织节目和单
题发展组织节目两种情形。同题集中组织节目是在一个新闻主题的统领下,将若
干分散的、题材接近的报道稿件组织在一起发布。在节目形式上,它可以是系列
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单题发展组织节目,是指围绕某一重要报道,加配
相关的评论、图片和新闻资料,让受众在获取更多信息量的同时,加深对新闻内
涵的理解。
(三)“大厨师”
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夏衍先生曾把编辑比喻成“厨师”。厨师与编辑,二
者似乎是不相关,但仔细分析,二者的确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厨师的服务对象是顾客,编辑的服务对象
是受众。其次,二者从事的都是“加工业”。不同的是,厨师“加工”的原料,
是油、盐、酱、醋,等等,靠的是厨艺技术。编辑“加工”的是报道稿件,靠的
是学识、脑力和专业技能。它包括对稿件主题的深化、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减、
结构的调整和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再次,二者提供的都是“食粮”。不同的是,
厨师提供的是“物质食品”,编辑提供的是“精神食品”,二者都讲求健康营养
和味道好,编辑提供的“味道好”,是指报道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再次,二
者都讲求品种的搭配。厨师提供的食品不仅有主食、副食,还应当有不同荤素、
花色、品种的搭配;编辑提供的精神食粮,同样也有一个多品种、多题材的问题。
最后,厨师和编辑最为相通的还有“一个心术的问题,不偷工减料,不懒得出去
采办,而随便买些烂鱼臭肉乃至有毒的东西来伤害主人的健康,这是作为一个厨
子的天职吗?”夏衍所说的“心术”问题,是作为“厨师”和编辑都应当具备的
职业道德。
(四)发言人
新闻不仅仅要报道事实,满足“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新闻欲,还应对
当前发生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和声音。从分工上看,新闻媒体“发言”
的职能更多地落在了编辑身上。
编辑的“发言”,可以分为显性发言和隐性发言两种情形: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