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95
• 第五章 花生种植及增产技术
(三)茎腐病防治措施
1. 主要症状
花生茎腐病主要发生于花生根茎的中上部及第一、二侧枝上。在发病初期,
其植株茎基部位往往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随着病斑的迅速发展和蔓延,最
终形成绕茎的褐色病斑,破坏花生植株的输导组织,导致花生植株因地上部分严
重失水萎蔫而腐烂死亡。
2. 防治技术
(1)晒种
花生成熟后,须及时收获并晒干,然后按照科学贮藏的方式保存,避免因种
子发生霉变影响来年的播种。
(2)药剂防治
播种开始前,可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生病虫害后,应根据
发病的实际情况,及时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 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开展田间喷施防治工作。
(四)病毒病防治措施
1. 主要症状
常见的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及丛枝型良种型等几种。花叶型病毒病主要
出现在花生顶部嫩叶部位,花生植株发病后,沿植株侧脉会出现绿色的斑驳条纹。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的不同,发病后叶片的病理表现也各不相同;丛枝型病毒病主
要发生在花生落针阶段,病害发生后,植株基部叶腋处抽出部分小叶,然后沿植
株继续向上发展,最后到达植株顶梢。
2. 防治技术
花生病毒病的防治应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在花生种植
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选择无病地留种的重要性,还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花
生品种,才能确保高产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蚜虫防治措施
1. 主要症状
蚜虫作为一种翅目蚜科害虫,在我国河南、河北等地的花生栽培中经常发生。
由于蚜虫一年可繁殖 20~30 代,如果种植地区干旱少雨,且常年高温,则会大面
积暴发。蚜虫主要是以吸取花生植株顶端或嫩叶背面的汁液为生,在开花后聚集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