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94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叶斑病防治策略防治叶斑病,避免叶斑病影响花生种植的产量
和质量。
2. 防治技术
(1)清除病残体
种植户在花生收获季节,应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收集所有发
病的植株,将其作为牲畜饲料使用。花生播种开始前,彻底清理土壤中堆放的花
生秧垛,消除病害感染源。
(2)轮作倒茬
针对花生叶斑病菌具有的可在子座或菌丝团等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及浸染花生
的特点,可根据花生种植的要求,采取花生与甘薯、玉米等秋季作物隔年轮作倒
茬的种植方式,提高花生病虫害的预防效果。
(3)药剂防治
在花生发生叶斑病的初期,根据发病情况,及时采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
酯、戊唑醇等药剂,间隔 10~15 天喷施 1 次,连续喷施 2~4 次,可有效预防和控
制叶斑病。
(二)白绢病防治措施
1. 主要症状
花生白绢病大多集中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发病初期,花生茎基部组织出现
软腐状,发病后期,不仅表皮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花生整株死亡。
此外,如果花生种植地属于砂质土壤、种植密度过大或当地阴雨天气较多,则白
绢病的发病率较高。
2. 防治技术
(1)改善土壤性质
深翻耕地,改善花生种植田地的土壤性质。花生收获前,应及时将田地中的
病残植株清除到田地外。收获完成后,通过深翻土壤的方式,杀灭田间越冬期间
的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药剂防治
到结荚阶段后,可通过向花生喷施 20% 三唑酮乳油 1000 倍液或扑海因 1000
倍液等方式防治花生病虫害。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