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50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局限于聚合物组分的识别定量。
                (1)目视识别法
                目视识别法根据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常与其他方

            法结合使用。借助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软件,可识别粒径< 1mm 的微塑料,对粒
            径< 100μm 的微塑料不适用。该方法误差随颗粒粒径减小而不断增大,错误率
            为 20%~70%。
                (2)光谱法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拉曼光谱法(Raman)是目前微塑料研究中最
            常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能够精确识别聚合物类型、丰度、形状和大小,但无法
            确定土壤微塑料的质量浓度。
                FTIR 通过将目标聚合物的光谱与标准谱图对比,可识别出特定微塑料类型,

            但此方法易受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聚合物产生的复杂吸收光谱等影响。
            Raman 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光子散射技术,利用不同样品分子结构和原
            子的差异,产生不同频率反向散射光,从而获得各聚合物独有的光谱图像和精确
            的测定结果。该方法不受颗粒形状、大小等因素干扰,但运行时间较 FITR 长,

            且易受土壤背景荧光光谱干扰。
                上述 2 种光谱技术均较为耗时,在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样品时均存在一
            定困难。Raman 能更好地响应非极性对称键,而 FTIR 可更清晰地鉴定极性基团,
            两种技术可互为补充。同时,将 FTIR、Raman 与其他方法联用可提高微塑料的

            识别精度。例如,配备显微镜的 FTIR 可以使用衰减全反射(ATR-FTIR)技术识
            别粒径> 500μm 的颗粒,与光学显微镜联合使用(即 μ-FTIR 和 μ-Raman),可
            以分别识别粒径> 10μm 和> 1μm 的微塑料,与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
            可以识别粒径< 1μm 的纳米级微塑料。

                高光谱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环境样品中微塑料分析的非破坏性识别
            方法。SHAN 等利用高光谱成像原位技术识别土壤表面粒径范围在 0.5~5mm 的
            微塑料。PRIMPKE 等利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的高光谱红外化学成像技术(LDIR)
                                                                        2
            与自动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在 36min 内快速测量 144mm 范围内的微塑
            料,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和检测效率,但该方法覆盖光谱范围相对较窄,设备普
            及率较低。
                除上述方法外,扫描电子显微镜 -X 射线能谱(SEM-EDS)等快筛非破坏性



            ·136·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